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生命的順序?


昨天,一位律師朋友
來找我討論
他的投資計畫

很認真的把各項類別
數字詳列
我下意識排斥不想看細節
我跟他說

「你知道的
我跟你一樣
知道越多秘密
是要負責的」

在離開同行往捷運時
我突然抬起頭
看著高大的他說
你的收入支出是你生活的縮影
代表你是怎麼過日子的

資產負債表
是你在這世上奮鬥的軌跡
後面是你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

剛剛E裡,被催促
「發現」這本是熱門書籍
意思是不可續借
且14天內歸還

不像最底下叔本華
圖書館借閱順序無人問津
我可以很緩慢地推進

不過阿
人類就算有偉大目標需要完成
還是靠情緒感受驅動

我心裡的順序
還是有些不同的

我發現滋養我自己的最好方式
真的是抄經、翻書、書寫

想到昨天那部電影「隔壁的房間」
他們是記者
其中選擇暗網購買安樂死藥丸
是戰地記者

他跟摯友說
失去生命意志的徵兆就是
他的樂趣減少了
最重要就是閱讀跟書寫

我也想起曾寶儀跟世界各大媒體
一塊去瑞士見證
澳洲104歲古道爾科學家
安樂死
他也是說

「當我無法閱讀
我就覺得生命應該到這兒了」

你呢?能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如果你說,當然是賺錢
可惜忘記了金錢
只是你進遊樂園的籌碼
但幸福與快樂
是這一生裡,你所經歷的感受

還有,你覺得生命品質到如何
你會覺得失去意志?
是失能臥床,還是摯愛都離世?
這答案只有一個標準
就是你獨特經過思考後的答案
並且與眾不同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對錢好一點」,僧侶的眼光




他另一本書,你可能更熟悉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本身是建功寺方丈
是一個僧侶
也是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

雖然學養豐富
但這本書非常簡單易讀
看起來很像跟你說話似的小品

但因為我很少看日本作品
加上用僧侶的視角
說明關於金錢
給了我一點新奇的閱讀感受

書名副標是
讓金錢流動
為你創造想過的生活

我用我的話來說

從書裏各個小故事
可以串起來作者對這副標
真正想表達的意圖

釋迦牟尼佛從八方得來的供養
也是全部佈施出去
錢,是一種緣分
牽起你跟眾人的羈絆

佈施跟捐款不同
是一種喜捨
讓我們學習放下執著

在對世俗物慾這件事上
作者認為女人三個包
就可以應付所有場合
想買的物品去看三次
再下手
避免衝動購物

而關於空間
絕對不是你認為越大越好

有一個小故事
一個講師被招待住宿
類似豪華套房
結果一整個晚上
都在檢查各個角落
反而不成好眠

另一個是中了樂透的人
因為突然出手闊綽
引起四周的人相招投資之類
不勝其擾後,離職搬離原處
留下來空屋荒涼不勝唏噓

還有要精簡物品
因為慾望是人的本性
因此盡量減少觸及
他舉例這就是為何要到深山修行

還有很多日本文化的待客之道
或是職場的互動
由很淺顯的文字故事描述

這本我最喜歡有兩個概念

原文:

「嚴格挑選生活中使用的必需品,對必要之物不惜花錢,這是用心過生活。」

我非常認同並有意識的實踐
越靠近我的物品
有些,不是昂貴
但對我是順手
而且在與他們接觸時
我會很有幸福感

我想到很花時間去找到的毛巾
跟去永樂市場做的門簾
抄經的筆是客家文化協會的贈筆
握起來舒服
我因而特別去找對應的筆芯
之類


還有一段,我起雞皮

原文:

「要正面迎接上天給予的使命,認真的去執行。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工作。

不管你被賦予的是多艱辛,你的身體裡,一定有可以完成那個應該做的事的能力。

佛,絕對不會給予你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要相信自己一定有完成那個艱辛工作的力量。」

我一直以為只有基督耶穌
有這個概念
不會給予我們無法承擔的

把使命標籤為「工作」
作者這樣替換
反而讓我感受很有力量
很日常

有些朋友知道我現在的大轉變
會關心也擔心
我如何自我照顧
尤其會談者們的生命劇本
都不容易

現在快五年多
我的日記裡
對於這樣的角色
好像會有什麼心理的負擔
我訝異於沒有隻字片語的痕跡

最多就是反應當天會談者生理狀態
比如沒有睡好
而我會直接昏睡兩個小時
或者身體某些部位疼痛緊繃
這些對我都是小事
協助我
更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態

而對於找到蛛絲馬跡的「移動」
或是讓心頭石頭暫時離開
我會感到莫大的替他們喜悅
每一個微小的抬腳往前走
都給了我很大的賦能
及對這個同行角色的存在
變成了有意義

最後,我想紀錄
感謝我的會談者
特別找給我的經文: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