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雜訊,很棒的一本書


作者有兩位
一個是快思慢想的作者
丹尼爾康納曼
另外一個是奧利維席波尼
他的不當決策也好好看啊!

這本本體511頁
非常珍貴
是心理學家跟行為經濟學家一起合著
而第一作者於三月底逝世
這本書從快分解的狀態來看
很多人都閱讀過了

總共28章,我看了很久
目前到第17章
我紀錄我個人很喜歡的部分

為什麼要出這本
提醒雜訊的存在呢
其實它不顯眼

人性在解釋事件
會傾向一致性的狀態
因此事後詮釋讓它具有因果
但因果不是相關
從統計學上才能抓到雜訊的身影

前面描寫法官量刑
卻嚇壞我的一個事實

如果法官前一晚
他支持的球隊突然贏了
量刑比較寬容
這稱為場合雜訊

我想難免阿,人都會有心情好壞
但沒想到這差異,如此誇張
人權法官法蘭科親自主導調查
一樣的搶劫案
判刑從0到25年都有可能
相同一個海洛因罪犯案件
法官量刑,從1年到10年
而恐嚇取財案件
差異更大
從最輕3年到20年加6.5萬美的罰金

除了法官量刑差距現象
在保險理賠也是如此

先說如何削弱雜訊的方法

先從雜訊的審查開始
評估不同種類的雜訊
要有統計思維
由外部的觀點來看待案件
結構化拆解成獨立各個部分

要小心太早出現的直覺
對訊息排序的注意
讓判斷者取得獨立判斷
最後才整合
使用相同判斷的尺度
比如量表,同樣的尺幅

如此才能改善公共安全與健康
增加公平性

好哦,接下來來說說
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我們愛說在職業上養成的直覺
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高階經理人
認為自己可以預測
那一個員工具有潛能
不是不對
但你是依據現有資訊做出判斷
但對未來不確定性
其實根本無法預測

這段還好
最有趣的是

高階經理人最可怕的雜訊
是來自,不知道自己無知
毫無察覺雜訊的產生
讓你下決策更是偏離目的

無知是指不確定性
凡是預測
就會有無知的成分存在

直覺是基於內在訊號
而非你真正知道的所有事情

這一段就是
明明是某一領域專家
卻對跨領域的公共事物侃侃而談

那,不依賴個人,利用群體呢?
可以減少雜訊嗎?

群體動力的雜訊
如果是明智的群體
平均判斷接近正確答案
但有些群體會追隨獨裁者

明智的群體前提是獨立思考
這件事讓我想到德爾菲問卷
彼此不知道彼此
而不會產生意見領袖或是同儕壓力
最後主導者取得一致性答案後才終止

上面提到降低雜訊的方法
有一個是訊息的排列

在餐廳裡,標示食物的熱量
如果放在左邊
消費者會考慮低熱量的食物

但若先看到食物品項
再看到排在右邊的熱量
消費者會認為
高熱量是代表非常美味

這是光環效應
也是我們一開始的第一印象
我以前常說的銘印印象或是月暈
只是我沒想到套在熱量這件事上

這太好笑了!
我很喜歡知道
這種人類大腦的謬誤
然後觀察我自己會不會也如此

#雜訊1
咦,我只看過快思慢想
剛去找博客來
只有他最早出的這本
ISBN:9789869571838
哈佛教你做出聰明決策
我的助理是說「思考聖經」
列入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