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何其複雜,也因如此,世界多美麗。年輕時,情愛是重點,閨蜜覺得我很少有「嫉妒」這情緒,是怎回事?我不記得當時怎回答這大哉問,不過我確定,「嫉妒」的姊妹們,應該有「比較」這件事。
「嫉妒」這情緒,比「比較」容易辨識,因能量張力較高,行為無法隱藏。我們容易看見他人,甚至是自己,正在經歷。
反而「比較」這件事,旁觀者清是真相。從社交媒體的個人發文,到品牌行銷文、電子報,這情緒像隱藏的尾巴,埋在深處,向你招手。越是厲害的角色,對他人或是對自己,都用得如武林高手。我猜,他們可能身在此山中,對「比較」這個情緒,毫無警覺。
這「比較」情緒,其實很好用,只是得切換操作性定義,不過換了定義別以為天下太平,真要照定義來練習,得下真功夫。
今天臉書回顧,11年前我希望預約「空白」,好讓我恣意能預約圖書館書籍,得到快樂。現在,我可以將之列為重要目標,這就是生命的自由度。
如果沒有這篇回顧,我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前進軌跡,在這瞬間,感受到快樂,而幸福感就與之提升。
提到目標,在組織裡,我們常說目標要有切身感,不然當責無法運作,無法驅動他人為共同利益打拼,其間能讓普通人變成卓越者,驅動關鍵在主管領導魅力。有時候,的確得舌燦蓮花,這是職位角色,也是人際面具,無妨。
只是回到自己生命裡,得練習去除雜音,或者說誠實面對,看見真相是,其實沒有那些「雜音」。
那「比較」怎麼運作?你得真實看見自己侷限,才能畫出「想要」,然後在時間軌跡裡,放進這些快樂的小目標,不用鞭策自然運作,如呼吸自然。拉長年月,這「比較」讓你看見了,自己真的!往自己想要的地方,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