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一本暢銷書是「安靜,就是力量」,所以我想本書副標叫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表示,他們是同一系列?不過我沒看上一本,這只是我的猜測。
本書類似作者半自傳,好奇為何談論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甚至還去上了很多心靈工作坊,直到書尾的「達阿特死亡意識倡導暨訓練研究中心」,由一個心理治療師,破除盲點:承襲了父母至曾曾祖父母的哀傷。這件事呼應家族排列與細胞記憶,的確有其痕跡。
裡面有一段,讓我認識小提琴神童,來自脫北韓的金敏貞,她散盡家產花了1700萬台幣買了一把世界名琴之一,距今三百年來自Strafivari工匠所製,但卻在終將登台演出時在倫敦被偷了,儘管上了國際版面,但這把琴最後公開拍賣,由另一位收藏家所有。
金敏貞跟作者談到:「我的內心有某種東西死了,之前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相信都可以把它找回來,可是找不回來,我必須接受和那把琴在一起的自己,已經不在了。」。
看見並且接受,才是療癒的開始,儘管這件事有點殘忍,畢竟我們都是平凡人,這是我常說的一段話,在書裡,這想法被作者擴大到商業企業文化。
她提到德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James pennebaker 他研究40年,把內心情緒如實寫下,即可改變劇本。比如他找到一群剛被資遣,同是超過50歲了,在那家工作一輩子的工程師。
實驗組寫下心中真實的感受,像是憤怒、羞恥與對未來的恐懼,對照組則是紀錄寫日常的瑣事。短短數個月後,實驗組找到新工作的人數,是對照組的3倍。
裡面內容,有我最近接觸的正念疼惜提到的慈心禪,這也是施受法的類似。從我願…到我願祝福你…的短句。還有大篇幅說明書寫內心感受,協助作者度過,原本往事務所合夥人為職涯目標,慘遭失敗的內心痛苦過程,以及與母親的和解。
我稱之為「情緒日記」,這方法簡單而有力量,只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不止可以讓自己承認並接受現在的狀態,偶爾也會蹦出意想不到的發現。
總結本書,以具有高敏感特質的憂鬱悲觀的人,其實更具有心理彈性,以很多研究及悲劇英雄佐證而集成。
最後我想分享這一段話,我覺得很貼切與我的觀念,因為無常,日常更顯珍貴。
原文: 「如果你能欣然接受,人生的悲欣交集,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生命的脆弱,以及與所愛之人分離的痛苦,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能帶給你與其他人不知道的巨大力量,引領你走向一條同樣顯為人知,卻通往智慧喜悅,甚至世界大同的道路。」,當作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