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理科太太諮商筆記周遭圈子炸開來,看到這件事我卻很開心,因為表示我周遭,都是尊重專業倫理的規範行走江湖。
先不談專業諮商,就談聊天好了,先別提及澄清與回應,淺層同理心這些技巧,資歷越豐富的,光卡在「不評斷」,以及收集「客觀資訊」這一關,都無法閉上嘴,「專心於當下」的傾聽。
我突然回憶起,年少就曾參加以師大體系,跟協會開設的勞委會第二專長,時數158小時的習作訓練。雖然是以職涯諮詢為主軸,這聽起來沒什麼,但這是在20年前。
記得實習時,我真的遇到實習個案移情,寫情書到協會來,我才知道助人工作者,那本薄薄的諮商倫理守則,每一條都是如此嚴謹與真實。
之後接觸心理測驗,在一對一的解析,做了20年,在這很商業模式下,我仍然曾經歷,因為我同理他而他放下防衛心情緒崩潰,或是他沒看見某些「角落」,我被質疑的種種過程,在隱密的會議室裡,我參與了他的人生。
雖然我的對象大多是主管階層,偶爾也還是會被運用在不喜歡的裁員方案上,這時候測驗只是結果,但在這一對一裡,跟他「在一起」的感受,突然與年少受訓時,書本上的理論躍然而出合而為一。
拉回這事件,你如果不是一個對自己好奇與勇敢面對自己議題的個性,也不是對他人情緒敏銳,而不會被挑起的涵養,分享諮商筆記或是陪聊,一點都不好玩。你的任何一句話都可能影響他人當下的決定,甚至在很遠的未來,這句話都還有作用力。
可以試試錄下自己,一天下來內心的口白,放出來聽聽,裡面是為了利他的溫暖,還是出發點是彰顯自己的「聰明」?如果是後者,做好你的專業替社會貢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