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投其所好,「見人說人話」! 孫茄綾於《經理人》月刊受訪文

溝通,其實是一連串編碼與解碼的過程,但每個人的認知不同,過程中常造成誤解,因此我們必須從組織裡各種行為類型的人,開始分析了解,以便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

組織成員大致都可歸納為領導管理、人際親和、創意思考、負責嚴謹、成熟幹練這5種類型,每一種都各有特色。如果你發現某些行為類型是你所喜歡的,溝通上便沒有太大問題;但若是遇上不喜歡的類型,偏偏他們又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跟你溝通時,你的心馬上就會關起來。

溝通,要因人而異

面對這5種類型的人,各有不同的溝通特色與技巧。

領導管理型:有決斷力、有風格,非常善於說服沒方向感的人。如果組織令他沒有夢想,就會開始徬徨;但如果覺得某個方向會成功的話,就會勇往直前。跟領導型溝通時,要直接講明,盡量避免拐彎抹角,若是你用了華麗的辭藻,他會認為你是在找藉口,甚至認為你不想完成他所講的事。

人際親和型:通常比較活潑開朗,人際關係很好,善於察言觀色。當你跟他產生衝突時,他會想盡辦法讓你冷靜,並且用商量的語氣跟你溝通。所以,跟人際親和型互動時,要避免使用命令語氣,最好能夠把他拉到一旁的會議室或外面的咖啡廳,再跟他說明事情的原委。


創意思考型:富想像力、勇於突破,看法與眾不同,所以比較適合創意性質的工作。不過,這類人常會不由自主地陷入圖像式思考,或是用比喻的方式,陳述他的想法。溝通時,當對方在天馬行空時,千萬不要潑對方冷水。

負責謹慎型:講規矩、重實際,小心謹慎,有始有終,一絲不苟,是品質保證的來源。這種人不喜歡溝通很久,一旦時間過長時,就會覺得毫無效率。

成熟幹練型:獨立自主、成熟穩健、自信心強、行事步調穩健,適合做為資源整合者。不過,這類人溝通時容易模稜兩可,無法接受別人給他模糊的資訊。

同樣一件事,跟不同類型的人溝通時,往往會有不同的回饋。領導管理型的人可能會說,你照這樣子做就對了,碰到成熟幹練型的人心裡就會想,你認為A很好,可是B更好,不過,既然你已經有想法了,我就照著做吧。如果換成一絲不苟的負責謹慎型的人與天馬行空創意思考者,創意思考者會說,解決這個事情可以使用A方案,B方案好像也還不錯的樣子,負責謹慎型的人一聽到,他腦海裡卻只有一個方案可以做。若是人際親和型跟負責謹慎型的人一起共事,當老闆說明年的營業額要成長300%時,負責謹慎的人會質疑要如何達成,人際親和型的人則會說,應該可以。

因此,有效的溝通策略應是在面對不同人時,使用不同的語言。




台灣第一篇談派遣文章(一)孫茄綾撰文刊登於管理雜誌民90年,320期


       在「新工作潮」」( Jobshift: How to Prosper in a Workplace Without Jobs)一書中,作者威廉·布里基(Wil-liam Bridges)預測:「美國最快在二00六年時,在工作職場上將有一波巨大的革命產。」文中指出未來活躍在工作場所中的知識工作者,將會負擔組織內約三個工作人力的負荷量,企業雇主則願意給付兩個工作人力的相對報酬,但是卻有二分之一的勞動者,因未具備知識,將永遠在這波革命中成為歷史。面對新型態遊戲規則,似乎不只是企業擁有者才須研習思考這個議題。

        也許我們可以大膽揣測新的工作成就動機,已逐漸在目前的工作職場表現中醞釀,例如,「新爆米花報告——時代生活消費t預測」( The Popcorn Report)一書作者費斯·波伯孔( Faith Popcorn)指出「繭居」的時代來臨,因而造就了新經濟中網路工作者的大幅增長’虛擬組織话活滑費中的國除成員,也正以跨區域、無時間差的接力型態,同時為非固定且唯一的
企業雇主效命。但是令人疑惑的是:知識工作者,如何繼續擁有勞動市場的競爭力與知識?企業組織又如何擁有這些知識工作者?

人力資本取得困難

       企業在組織承諾上,隨著「終身雇用制」的瓦解組織的變數日盆增加。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會說:「若干企業組織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成長,獲取市場及資源,人力資源策略則只保留及維持組織核心功能,其餘則運用外部人力。」「大趨势」( Megatrends Asia)一書作者約·奈思比( John Naisbit)對經營者耳提面命:「人力資本將取代貨幣資本,成為策略性人力资源
,人與利潤將是永無止盡的結合。」人力派遗策略正是人力资源的一项優勢工具,人力派遣在運用上,最早可追溯到八十年代即已經萌芽發展,但為何遲至近年,才被企業組織所研擬運用?因為人力派遣目前仍無法以量化的方式來有效說服企業,這項人力資源的策略運用可以帶給企業一個明確的成效遠景。

        人力派遣是日前企業經营策略中,愈來愈受重視的大方向,也是全球性整體人力資源運用中的趨勢。在此趨勢中,經營者必須同時進行二個重大策略:一是架構一個「小而強」的核心競爭力團隊,另一則是巧妙而常態地運用人力派遭,使得企業在人力資源的供給來源上,能更有流勦性彈性與可替代性。

        台北市人力仲介公會就業服務委員會,一九九七年委託才庫人力資源顧間公司,進行人力供給來源分析的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發出一千六百份間卷,有效樣本為二百五十三份,調查對象是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及一百家金融業,然而,大部份受訪企業表示:「曾因粗的季節性和突發性的組織人力需求原因,運用過派遣人力資源策略。」

        在人力需求迫切之際,運用派遣人力為何是受訪企業的一致優先考量?深究調查結果發現,著眼點在管理者為避免組織過度肥大丶减少晉用專職人力的人事相關成本提高。


導入派遣的實務探討

      究竟這項人力資源策略的運用,正負兩面影響的層面波及將有多廣?對組織的人力供给來源運用是否恰當?人力派遣的引進對上斑族現有的工作保障有何改變?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職場心理學-忠誠概念的重新定義!(五)





練習將「主管」當朋友

     一般熟知公領域上的積極表現,像是主管交代的事,部屬都放在心上;部屬以私人的金錢來代替小額的公支;懂得體恤主管年齡已大,將文件盡量放大讓他容易批閱;主管被上面交辦的事需要臨時加班,部屬自願犧牲下班時間來協助;主管有午睡的習慣,突然有內線進來,部屬會立刻先代為接起電話;就算是私人朋友跟主管碰到,也會介紹主管予以認識;在主管走進靠近座位時,會趕緊停下手邊的事,立刻站起來看著主管等候交辦;在公司裡的對外互動頻率會參考主管的喜惡來拿捏人際往來;在主管生日時,會集合眾人買禮物幫他慶生,甚至當主管有提到最近在迷哪一本書或是CD,都「順便」帶給他,這些舉止可能會被職場工作者認定為是拍馬屁的行為,其實將主管視為自己的知己好友,給予一樣的關心與體貼,就不會覺得這樣做是違背個性或個人的行事風格。與主管有良好的互動關係,不只帶來組織的效益彰顯的正面成果外,也培養個人未來的領導特質的展現。


忠誠概念的重新定義

     不可諱言,主管一定會對親信有較大的容忍心,在親信部屬做出常人在一般性判斷時為不忠的行為時,不會立即被認定是不忠,例如部屬沒有遵照主管指示行事表現出「自作主張」的行為時,主管對親信的部屬認定為是負責任、有擔當的表現,主管展現出來的領導風格是允許親近部屬有不同價值觀的看法,而對其他較為疏遠的部屬這樣的行為,卻會感到被越權與不尊重。

      原因為何?因為主管對親信有別於其他部屬的信任,在當下判斷時,認定部屬不會做出傷害他的事情,除非事後造成績效的負面成果,例如當部屬明知主管是依恃錯誤的資訊,而下達了錯誤的決策命令,親信的部屬卻不立即出言提醒。因此忠與不忠不單以部屬的行為看似是好或壞來做決斷,是關乎於部屬能否以主管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因此跟主管持相反意見時,只要謹遵守不影響主管的威信下,以較為細膩的溝通手法互動往來,主管會知道你的好意與出發點,如此即可兼顧專業倫理與職場倫理。

     若以身為主管親信的部屬不要因為已被歸類為忠誠部屬就掉以輕心,因為做出主管心中的不忠誠行為,其效果在主管心中不是加減分的邏輯。例如維護主管顏面的正向行為可以抵銷越級報告的不忠誠行為。在主管心中對部屬行為是有兩個獨立的計分版,若是不忠誠的行為累積至一定程度時,部屬歸類就會由忠誠轉變為不忠誠,這就產生了在組織中忠逆異位的現象。

讓主管願意重用你,能力是基礎,信任才是關鍵,這些觀察是經過筆者深入訪談各階級的經營主管群們及多年實際參與企業組織執案的經驗彙整的結晶,讓職場工作者能在這條漫長之旅依據職場羅盤而行,將每一次的職場經歷串連成自己人生中精彩而無遺憾的生命。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主管沒說出口的心底話!(四)


主管沒說出口的心底話

      部屬若單憑專業倫理及達成任務時效性的考量而主動的「越級報告」,這敏感的「眉角」不是組織指揮鍊是否一致的問題,是這舉動會影響主管在組織裡的重要性與威信,且是大多數主管都無法認同的手法。當部屬越級報告後又未立即回報給主管時,還會牽涉到主管的個人情感層面感受,懷疑將之放在何處?要成為主管親信必是主管甚為親近的部屬,必然與忠誠掛上等號,信任則是唯一基礎,千萬不要還沒成為主管親信前,就已經被打入冷宮,空有一番身手卻只能跑跑龍套。

     在組織裡與其他部門往來時,要注意不要與主管「立場」不同的成員走的太近。記得有位出版界在印務部門的經理,跟筆者提到讓他印象深刻的「選邊站」事件:在他們公司裡,有一位業務部門經理與副總不對盤的情況尤來已久,偏業務經理又是業界的一把能手,因他與此經理是舊識而往來的頻繁些,終於在一次公開跨部門會議上兩人相執不下,副總當場問他認同哪一邊,結果他因以組織考量而贊成業務經理,從此副總對待他就迥然有別於以往的熱絡及友善。改變態度的原因其實可以揣測,主管可能會擔心部屬在跟這些立場不同的成員長期互動下,除會動搖自己在部屬心中的地位外,也會讓其他同部門部屬感受到不服主管的威信。因此部屬盡力維護主管的威信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若有機會在公開場合被稱讚時,記得多說一句:那是OO主管教的好!

與主管互動時要小心人際禁忌

     當主管想要知道自己在部屬心中份量,除觀察在公事上部屬的表現是否積極外,還會在私領域的往來互動中觀察部屬的思考邏輯。話說有一個證券業的主管,在年節寫賀卡給往來客戶時,不知叮嚀助理多少次,寄出前一定要記得請主管簽名,這助理倒是理直氣壯說:我跟這客戶有悄悄話要說耶!還有一個在業績上表現不差但就是老覺得被主管找麻煩。原來有一次她主管叫她去參加重要客戶的婚禮,當然也示意要包禮金過去,她想:這又不是公事上往來,公司又沒給我紅包的預算!如果部屬純粹用公私分明的態度或角度出發,來行使任務的完成並無違反規章制度,不過在主管心中會加深與此部屬的情感距離。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三大主管心中的痛(三)


「要脅」、「越級報告」與「貳心」

     組織裡老闆雖是最高領導人,但與部屬最近的一階主管才是要角,一定要以主管的指令為最高原則,因為沒有這條橋樑就別想在公司裡走下去!當部屬的角色千萬要搞清楚這樣的份際。

    主管在組織中若要平步青雲,除自身的能力要被肯定外,更重要的就是他帶領的團隊是否表現出色,依這樣的邏輯來論,擁有能力優秀的部屬,是每一位主管莫大的希冀,但是晉用能力強的部屬卻不能加以信任,只會突顯主管的領導能力不足,因此職場工作者在面臨自己能力比主管強時,常徘徊是藏拙還是強出頭的情緒擺盪中。

     在筆者接觸的一份心理測驗,其中的一個忠誠性向度很有趣,即是討論部屬會採取哪種行為來面對專業倫理與職場倫理衝突時的職場表現。一般而言,主管都會期望部屬有任何無法認同的時候,都能夠找機會,甚至是只有單獨的兩個人來私下協商,好在對外的公開會議前能達到共識,主管希望在正式的場合中,彼此都能口徑一致。儘管是有意見不同、都不能在公開場合反駁主管的意見而傷其顏面,這樣會讓主管感覺部屬對他的能力有所質疑,當這樣的想法出現即是在乎職場倫理。

     尤其是仗恃能力強的部屬,每每對主管的交辦事項都有「深厚」的意見,擺明與主管不站在同一陣線上,是主管心中的大忌。因此儘管再如何的考量專業倫理,與主管有所意見相左時,千萬不可讓主管感到被要脅,否則若有機會把你去除,他是留你不留?

      部屬若單憑專業倫理及達成任務時效性的考量而主動的「越級報告」,這敏感的「眉角」不是組織指揮鍊是否一致的問題,是這舉動會影響主管在組織裡的重要性與威信,且是大多數主管都無法認同的手法。當部屬越級報告後又未立即回報給主管時,還會牽涉到主管的個人情感層面感受,懷疑將之放在何處?要成為主管親信必是主管甚為親近的部屬,必然與忠誠掛上等號,信任則是唯一基礎,千萬不要還沒成為主管親信前,就已經被打入冷宮,空有一番身手卻只能跑跑龍套。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信任是忠誠的首要條件(二)

     
常言說伴君如伴虎,跟在主管身邊,只有禍福相依可以形容其間的如人飲水,有些明顯的不忠行為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很難理解主管內心的情緒翻轉是如何判定員工的忠與不忠,似乎主管在進用員工與拔擢員工的關鍵決策時刻,他們的心中自有一把標準尺,這類不忠誠行為都發生在與主管相處上,這最後一塊是最複雜也較難以快速理解的部分,偏偏與主管的相處時間比自己家人朋友還長,這也就難怪「與主管不合」一直盤踞工作者離職的前三大主因,這與管理學報第15卷中所提到的「組織中的禁忌」戚樹誠的論點不謀而合。

信任是忠誠的首要條件

     企業領導人或主管在拔擢具有才能的員工來追求組織的長久利益及發展時,員工的忠誠程度就是關鍵因素。主管在面對員工時其實並非一視同仁,與員工互動時,主管心中會有一個分類表,依據這分類表來分配時間與資源及他個人的關注程度,這樣就自然形成了一個親疏遠近的人際互動網絡。

就像遇到較棘手會被挨罵的案子時,我們會請託與主管心裡較為親近的部屬一同去呈報,好避免一頓排頭就是這個道理。主管心中的分類方法是去觀察員工,在一段長期時間下所發生的關鍵事件,藉由彼此一連串的人際互動與輸誠交換來累積這個人際網絡。

      部屬對主管忠誠的表現首先是展現在任務的達成上,從對主管的任務協助發展到對主管的情感支持,進而提升主管對部屬的信任而建立起忠誠的認定。主管會意欲與忠誠的部屬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當主管對待部屬的態度,從只問績效不問過程的態度逐漸轉變成在乎部屬個人對主管的情感時,就可將部屬從一般員工歸類為忠誠員工,再從忠誠的員工中區分為親近的親信。

       與主管有關係的部屬,可增加主管的信任程度,而非成為親信的首要因素,對分類為此類的部屬,主管會對其具有較高的情感依附,並給予較多的資源分配。在親信本質上的構面是私誼甚篤、相信部屬不會危害主管的利益,是與主管親近且信任之人。能被分類為親信的部屬實屬少數,因為部屬在與主管相處時,若其行為可能導致讓主管感受到負向情感的回饋時,主管就無法信任部屬。信任其實是一種不理性的個體所產生的行為,因此部屬想要成為主管親信的前提,是彼此之間要有較強的情感互依性及親密性。因此在與主管往來時,部屬不清楚人際交往的法則,做出讓主管無法信任的行為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被主管認定為不忠。

職場心理學-你的無心,他的禁忌(一)孫茄綾撰文刊登於「管理雜誌」人力資源專欄





「忠誠」已不是忠誠

忠誠可分為兩大概念,指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及對主管的忠誠。企業主或最高經營者在乎的是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凌駕於對主管的忠誠,但是在組織裡的日常活動或目標達成的過程,員工若沒有對主管的忠誠也就無法顯露出對組織的忠誠。

組織的忠誠較偏向在員工深層的意識,對主管的忠誠則是在平日的互動中可以觀察得知。在組織中,員工以對組織的忠誠表現來交換較多的資源與利益分配;以博取主管的信任支持來獲取主管的破格照顧與體恤。被貼上忠誠標籤的員工,不僅工作表現可以得到相對的實質報酬外,也能比他人爭取更多在組織裡長期發展的機會。

主管急於分辨出忠誠員工,是為了要呈現優異的部門績效為出發點,因為忠誠的員工對主管有較多的認同與支持,願意替主管承擔重責,這樣的員工可以替主管爭取較高的績效表現。

真正的不忠誠就是離職

我們常說的不忠誠行為其實是無可商量的天條,觸犯天條的員工很難在組織裡生存。因此嚴格來說員工的忠誠其實是擺盪於忠誠與不忠誠,同一員工在面對不同的主管有不同的忠誠程度。可以想像成在員工心裡,他有很多支溫度計,在不同的場合及事件,選擇如何表露忠誠程度及如何與主管應對進退都有所差別,相對的,在主管心中也是如此。我們若用員工的單一行為或單一事件來斷定是否忠誠就會失之偏頗,像常見的離職事件看似員工的職涯規劃,以主管角度可能以祝福為收場,但是經營者更在乎離職員工是否為競爭者效力。

組織禁忌

在不忠誠的概念我們可以從三大塊來討論。第一塊是部屬的個人品德缺失在不忠誠行為是屬於相當嚴重的,在主管眼中等同於天條,比如盜用公司經營機密透露給競爭者知悉而從中獲取利益,或是以不實名義挪用公款等行為,這樣的員工儘管在組織裡功績彪炳,一旦發生這些行為也只能說再見。第二種是因為部屬的能力不好,主管會因員工的能力有限,而造成資源與精力的排擠效應,要花更多的心思在這類員工身上,平常小錯也罷,若發生重大缺失而讓主管背上黑鍋,就一定會被主管點名在不忠誠的名單上。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性格測驗?輔助找出最適人才(下)

       若從整體企業文化層面這個議題來思考,當徵選進來的員工,非常符合職務需求,卻不符合該公司的核心職能時,人資人員該怎麼做呢?個人的建議是:在公司尚未定出自己的核心職能之前,徵選的員工應先符合職務需求。若公司已經找到符合所需的核心職能時,則徵選員工的步驟應是先符合該公司核心職能,再符合部門主管的管理哲學,最後才是符合該職務的需求。而不是單一從某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員工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才能避免企業中各個專業知識工作者無法有共同價值觀,反而難以呈現專業人才整合的綜效。

       性格測驗工具雖然對企業人資有很大的幫助,但有幾個運用重點是人資人員需要先清楚認知的,才能正確地運用測驗工具,達到最好的效果:

1. 測驗低分並不代表受測者不優秀

組織之為組織,即為各個部門有其專業功能,再透過分工的過程,各盡其責完成目標。因此一個人是需透過組織才能完成任務。但若以人力資源的角度而言,除符合此職務特質必須相對高分之外,其他的特質即使低分皆不直接影響工作表現。例如公司對業務人的要求是要「積極果決的」,相對的在「要求完美的」或「細心的」特性就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所以公司在運用上必須針對不同的職務特性,訂出所需的性格特質。也就是說,找到符合專業所需性格特質最重要,若是每一項性格特質都高分,反而要回歸檢視測驗本身是否無法正確區辨特質的差異。

2. 了解測驗的目的:

在進行測驗之前,先要了解這次施測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預設的目標不同,在使用測驗運用上都有所差異。了解測驗結果中顯現出來的訊息,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才不會失去焦點。

3. 不能以偏概全、擴大解釋:

性格測驗工具僅是提供人資管理的參考工具。必須配合面談或是其他具參考價值的效標來全面思考,才不會將面談陷阱中的刻板印象或月暈效果,套入測驗結果。

在如何選擇一份好的測驗工具呢?有幾點個人建議可酌於參考:

信度、效度和常模:

測驗工具必須通過信度和效度的檢驗,才能算是值得信賴的測驗工具。而常模則需要與受測者的背景相符合,譬如受測者是台灣人,測驗工具的常模就必須以台灣人為基礎,許多由外國人開發的測驗工具,常模的建立都是以該國的人民為基礎。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土民情和民族性,拿外國人為常模的測驗工具來測驗國人,既不恰當,也不準確。而常模的人口背景特徵是否與未來受測者相似,這更是使用測驗成果是否有效的重要主因。

導入廠商是否有專業且具實務經驗:

有實務經驗的技術廠商,較能提供企業中肯且中立的專業建議、在人資從業人員了解自身企業的文化下,輔以技術廠商的產品經驗,才能讓測驗發揮最佳效果。

與人力資源功能結合:

人力資源有其各面向的效能,測驗的導入是否能跨功能的延續,是值得思考的重點。

測驗能適時更新:

時代不停地在改變,大環境也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測驗工具也要適時更新。當測驗的區辨能力下降或是樣本已不具未來受測者的參考性時,則需作測驗的重新信、效度、常模的修正。

總之,活用客觀的性格測驗工具,有效地客觀評估應徵者,是找到符合公司所需的人才的起點,並且藉由適度的輪調培訓計劃,鼓勵員工發展尚未發揮的特質,是我們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天職。而結合教育訓練計劃,強化現職員工不足的地方,更可以讓企業人力資源愈加堅實。若能如此,就能以一個小小的測驗工具,為公司找對人才,進而為公司帶來最大的效益,奠定成功的基石。反之,知識工作者也可藉由測驗工具,作為未來職涯規劃的參考,投身於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企業中,彼此認同並作出承諾。

性格測驗輔助 找出最適人才(中)

      性格測驗工具更進一步的使用,就是企業常模建立。在這方面的運用上,可為企業找出「整體性企業常模」、「菁英員工常模」、「主題性研究常模」;企業可依據需求,選擇最適切的常模標準,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於本身的人才評鑑工具,並在偵測出各類職務之工作關鍵特質後,可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文化分析上的利器。

       舉例來說:某公司可以將其認為在業務職中優秀的員工和表現較差的員工分成兩組,分別進行心理測驗,找出優秀員工和較差員工們工作性格上的異同性,如優秀員工的共同性,例如:積極性高、社交性高、學習性高和成熟性高;而表現較為普通的員工們的共同性,如:社交性高、務實性高等,再扣掉兩組人員共同性特質─社交性之後,則積極性、學習性和成熟性這三項特質便是這家公司業務職人員所需的特質,符合這三項特質的人,便是適合該公司理想的優秀員工。

      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家公司運用性格測驗獲得一些不錯的成果,在我們的實務服務經驗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大型連鎖超商,他們除了在招募徵選上運用性格測驗,快速地找到適合企業文化的人進入該公司服務,來降低了錯置成本外,也因篩選的標準確立,在教育訓練上更能突顯預先設定的成果。由於該公司在未來來的策略營運方向上,加盟主與直營店的比例將由7:3轉為9:1,因此未來加盟主的素質是他們下一波競爭關鍵。在進行這項專案中我們發現:該超商的加盟主在某些向度如:「積極性」──渴望擁有自己的舞台、擁有自己決定的空間、或者是「細心度」──對社區的居民的需求非常敏銳……等特質明顯高於一般求職者。這或許是投入該產業特殊的人口特色。

       除此之外,我們更進一步的資料分析結果呈現,該超商的整體人力特質上的特色,是對自己要求完美、一絲不茍,對於公司所交付的任務勢必達成的人格特質。但在面對未來更微利的時代來臨,下一階段的加盟主必須由原來「負責謹慎型」特質循序漸進地引進積極果斷的、能夠解決問題的,甚至更符合顧客導向的,對經營敏銳度等的新人力資本。而這些人才素質的提昇,都可藉由專業的心理測驗,作整體分析後,由具體的量化結果呈現。當然,這將是該公司繼續維持產業標竿企業的目標下,在人力資源發展方面的下一個挑戰。

       而另外一個表現亮麗的知名銀行,也成功地運用性格測驗來找出他們員工共同的特色。在我們一般印象中,銀行業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比較嚴謹的、拘謹的、專業形象的。這樣的特質是偏向「負責謹慎型」的個性,但實際進行專案分析的結果,卻有迥然不同的面向。「人際親和型」的人──喜歡微笑、樂於與人相處等特質,是他們共同擁有的特色。這也代表該銀行在甄選人才標準上,能特別注意顧客需求和顧客導向,而這也正是他們在此產業成為標竿的一大原因。

        而有一家相當獨特的,目前在產業中唯一獨占的資訊公司,因為服務的業務項目特殊,「誠信紀律」是他們的核心職能之一,我們協助該公司針對核心職能利用性格測驗作比對分析。根據他們提出六大核心職能,分析其行為因子所代表的某些性格特質。運用專家效度的方式,共同找出性格測驗可找出的核心職能,接續並發展個人的「才能發展培訓」計劃。這項測驗落實在人力資源的系統流程面向上,亦可順利的由招募甄選延續至教育訓練,而接班人計劃也有了共同的遠景。

       由此可見,性格測驗可以協助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達到許多不同的效果。測驗工具也可以幫助企業了解其績效成果。雖然每個公司都有其績效考核的辦法,但績效評估的辦法在行之有年之後,就需要做適當的修正,關於能力的部份是可以培養的,但性格方向則是天生而穩定的,如果在一開始就能利用性格測驗工具來找到員工的共通性,在未來績效評估時,就能針對特質作比較明確的篩選依據。


性格測驗輔助 找出最適人才(上))孫茄綾撰文刊登於「管理雜誌」人力資源專欄

求職的信一大堆,在這麼多人選中,要如何才能為公司找到最適合的人才呢?」以上的問題,相信是許多公司主管和人資部門人員共同的煩惱。雖然履歷表篩選和面試等傳統遴選方法,仍普遍被一般企業所使用,但想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之內判斷一個人是否適用,若沒有科學方法輔助,實在有點像是在賭博,對企業主管而言,不僅是一大挑戰,也是沈重的負擔。到底有沒有一套有效又省時、並且可以避免遺珠之憾的徵才方法呢?

談到科學方法的輔助,一般較常運用及最佳的選擇方案,就是心理測驗工具,由於心理測驗的發展已臻成熟,且具有客觀性、標準化、時效性與經濟性等特點,因此運用在人力資源上已經越來越普遍。目前心理測驗運用在人力資源方面,共有以下幾個面向:

1. 新進人員招募與甄選:可測量出應徵者的性格或工作類型。企業主可依據測驗結果,決定此人是否符合企業要求,或是符合某一職位角色的期待。

2. 在職員工教育訓練及職位調動:測驗診斷結果可作為員工教育訓練和職位調動的參考資料,以協助員工補其不足之處,並發揮潛能。

3. 接班人計畫:企業內部在培訓未來主管時,除了考慮專業能力、經驗與資歷外,更應注重性格特質是否適合。利用測驗工具,可做為職位調動與人事升遷的依據。

4. 訓練成果評估:針對測驗工具診斷結果發現員工不足之處,並在實施員工教育訓練之後,再施測一次,可以了解員工進步的情況,做為績效評估的項目之一。

但測驗工具那麼多,要如何評估有效的測驗工具呢?一般而言,有三項缺一不可的概念,是評估測驗工具的最好方法:

1. 信度:即同一個人,在短期間內做兩次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必須要一致性高,若誤差過大的話,信度就不高,也就是代表認測驗工具並不可信。

2. 效度:有效性,即受測後的答案是否真實、準確,如果測驗能夠恰當地幫助企業找到所需要的成果,就代表這份測驗是有效度的。

3. 常模:簡單的說就是「團體比較」,也就是匯集許多人施測過的資料,轉成數據,做為參考比較的準則。也可以說是拿一把尺,將個別受測者和所有受測者做比較,以看出某一受測者在這個團體中的相對優劣程度。

     提到心理測驗工具,最早期且為人所熟知的就是IQ─智力測驗,但如果你還只知道IQ的話,你就落伍了!自從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所著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智商》一書出版之後,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與回響,也讓企業主管及人力資源從業人員開始去思考,過去用以評量個人才智的標準──IQ,事實上並不足以準確預測個人未來的成就,尤其是高學歷時代的來臨,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IQ水準。所以,與認識自我、情緒管理、激勵自己、處理事情的穩定性以及人際關係息息相關的能力──EQ,才是決定個人成功、快樂與否的關鍵。尤其更令人好奇的是「人格特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企業也都希望擁有獨特的競爭力,如何找到擁有符合自己企業文化特質的員工,是每個企業共同關心的課題,也因此性格測驗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般來講,測驗區分為能力測驗和性格測驗,而目前來講,在實務界性格測驗運用較為廣泛的,當然還有針對主管的管理才能評鑑,或者創新能力的評鑑,這些在未來都可能是開始盛行的工具。



職場心理學,最大的地雷是說再見!(終極密笈)


離職時,我最大?

在經過前面7期的觀念薰陶下,想必你應該有些體悟,好比:能力強不一定是升遷的唯一考量;與你密集互動的主管對你在組織中的發展,影響力比老闆更來的重要;與主管的關係不是以拍馬屁為出發點,而是建立深厚的關係為要點;讓主管願意重用你,能力是基礎,信任才是關鍵;積極表現下出現越級報告的行為有時是個險招等等這一期來談談如何將每一段職場經歷作個妥善的ENDING,好讓職場工作者將每一個美好,串連成自己人生中精彩而無遺憾的生命。

在職場工作者為個人的生命負責的想法下,以職涯規劃的角度為出發點或是因你在公司的卓越表現而出現的被挖角機會,甚至絕大部分的機率是跟著你主管一同去另一家有更大遠景的公司效命都好,儘管與公司現職配合的多天衣無縫或是與主管的交情已是伯樂與千里馬的知遇之恩,我們都會經歷揮揮衣袖不帶走雲彩的時機點來到。你可以想像成參加長跑競賽,你想前面的長途跋涉都已被克服只剩下這最後一哩路而放下鬆懈之心,孰不知這最後的表現才是左右你是榮耀加身還是抱憾而歸的關鍵。

人們都有銘印印象效應的心理作用,這發生在,你面談時的初次表現、同事密集觀察與適應你的前三個月、主管第一次交付你獨力完成的專案對你所下的評斷、首次代表公司對外斡旋或招待的表現還有你與最高主管的應對進退的態度,這些都會累積你在這個場域所散發出來的氣息,他們用這些初次印象來堆砌你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商場上所說的塑造個人品牌的概念,但是卻忽略了凌駕銘印印象的近因心理效用!相信我,在你還沒確定踩上新公司大門的踏鞋墊前,人力資源部的信用徵信電話已經打到你前一個主管的分機上!至於前主管或曾與你共事的同事對你的評價是好是壞,這近因心理效用就開始左右他們的腦袋。

       徵信電話是加分還是減分?

       我有時很替那些好不容易在公司累積出正面評價,卻因為離職前的表現差勁透頂的同事或部屬感到扼腕!當他們把離職單送到人資部門確定離職日期生效時,私下的好奇詢問電話或眼神就會從四面八方投射過來,在接納你的官方說詞之後,他們就會觀察你是怎樣作交接!

      尤其是即將成為你的過去式主管。在這段離職交接的一個月裡,你必要!我是說必要,必要保持你一貫的績效表現!甚至儘管犧牲下班時間,你都要盡力配合部門的重要活動。在主管交辦事務時,千萬不要說反正你都要離職了,不如交給其他同事~你以為你是貼心,好避免給主管麻煩,等你離職還要讓後接手的人重新熟悉這件專案,但聽在同事跟主管耳中卻是直接聯想成你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推託,還有不要破壞了你一貫早到的習慣,而讓人覺得你開始怠惰。當然,在交接的動作上,一定要讓接手的同事安心,必要時留下你的手機號碼,不要擔心!他們打給你前一定比你還掙扎。


        總之,漂亮的離職不是注意外面雜誌上所寫的守則就好,你更該顧慮到原有同事的心情及部門氣氛,還有以主管的角度考量,在想要離職時,詢問對象第一個一定是你的主管!我想你一定很難接受?因為若大家都知道甚至別部門都隱約知悉你的驛動之心,而這消息卻是輾轉由別人口中傳達到你主管耳中,你覺得他會怎樣想?尤其是你與他關係建立看起來還頂好的,他會覺得被出賣了!

       在對公司同仁發佈離職消息最好的代表絕對是你的主管。一來你主管已經接受即將因為你的異動而引起的忙亂狀態的發生,二來他一定會以正向方式且用遺憾的口氣來表現出無法將你留下的不捨之情(除了你是米蟲,他巴不得叫你早滾就另當別論)。這對你有啥好?好處可大了~這完美的終止印象會取代銘印印象在公司留下口碑,這時你還有可能會擔心徵信電話響嗎?

       與前主管及前公司的關係維持良善的終止關係,除了對你沒有壞處外,偶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比如公司臨時有專案出現請你回來兼個外快;老東家請你推薦接手人選而你剛好可以給別人順水人情;公司規模擴大有新主管職缺出現時第一個想到你;前主管在他的商業領域社團會引薦你加入來拓展人脈…很多的意料外的禮物都可能都會出現,何況把職務作妥善的交接不是該盡的本分嗎?因為你也會當上主管,當然,也會當那個被交接的人阿!

       最後,我想再提醒一件事(別怪老人家嘮叨),對你的主管,你應該一定要有意見!只是這意見是以達成任務為出發。在主管疏忽的時候千萬要扶著他,盡你可能的注意與細膩來幫他設想,只是提醒他的方法要細緻點,別損了他在外人面前的威信。別不小心設下圈套,他為了顧及整個部門(包含你)只能硬跳,到時損及不只是你的利益而已。所以阿~其實部屬害主管其實真的很容易!那怎害?這~當然不能告訴你!哈哈!再見了,我的讀者~祝你在職場找到舞台進而發光發熱~~當然,若你在職場發展上有額外的困擾,我願意當個聽眾或是旁觀者給你一些我個人的建議,甚至你也可以來E詢問,看到沒?!我也正在示範完美的「交接」!

今天的觀念TIPS:

1.離職前的表現比平日的表現更來的重要
2.完美的離職表現是為新職位到任的敲門磚
3.把主管當成職場中最重要的貴人人選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該盡公忠還是私忠?(進階)

       



一樣行為兩種心情?

       當年不明白在工作上被主管唸到臭頭的事有何大不了,現在年紀漸長,看到初出職場新鮮人,甚至已打滾了4.5年的工作者,某些行徑就是覺得怪!赫然發現,原來當年我也是這樣「白目」。

      話說有一個證券業的主管跟我說,他不知叮嚀助理多少次,在年節寫賀卡給往來客戶時,要記得請主管簽名,這助理倒是理直氣壯說:我跟這客戶有悄悄話要說耶!還有一個我以前帶的爪牙,她跟我說跟主管處的不好,雖然在業績上表現不差但就是老被找麻煩~原來有一次她主管叫她去參加重要客戶的婚禮,當然也示意要包禮金過去,她想:這又不是公事上往來,公司又沒給我紅包的預算,後來當然是沒去拉?!

       你若是我,你會如何回應這些?在職場裡,有訂好規則的事簡單,依照辦理就是!偏偏很多卻是人情往來的暗規無理可循,這可就考驗我們對人際的敏感度。你沒照作不能說錯,只是阻礙了升遷之路。好比主管請你幫他作些私人的事,中午跑腿買個便當;幫他打打念博士的課業文件;記得主管不在位上剛好大夥在點下午茶,順道點主管的份還貼心的先付帳;要與主管出差的時候提早出門,因為要繞道去主管家載他;主管中午喜歡吃飯,會為了他的喜好偶而犧牲自己吃麵等等…這些不是員工守則上條列的公事,不過看你對待主管的行為就知道你跟主管是否麻吉了。

       如果你在公事上與主管往來,會懂得印給主管的文件盡量放大讓他好批閱;主管被上面交辦的事臨時要加班,你會自願犧牲下班時間來協助;主管有午睡的習慣,突然有內線進來,你立刻先接起電話;就算是私人朋友跟主管碰到,也會介紹說:這是我OO主管;在主管走進靠近你座位時,你會趕緊停下手邊的事,立刻站起來看著主管等候交辦;在公司裡的對外互動頻率會參考主管的喜惡來拿捏人際往來;在主管生日時,會集合眾人買禮物幫他慶生,甚至當主管有提到他最近在迷哪一本書或是CD,都「順便」帶給他。以上主角若換成是你的知己好友,你會覺得這樣做很違背你的個性嗎?只因為他是主管,就把一樣對他人的關心與體貼硬冠上是拍馬屁?(是否記得前幾期提到,與你的主管關係能達到友達以上)

      新官偏是草包官,該盡公忠還是私忠?

     也有職場工作者能力不在話下,但是與主管往來時就是一副:你是我主管耶,連這都不懂。別以為你的嘀咕在心底,這類的輕慢比把話說開來的殺傷力還大,當主管是新上任或空降部隊,他交辦的任務跟以往的執行程序不一樣時,能力強的你可千萬不要立刻就冒出質疑的口氣,不然他惱羞成怒,明著來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你給清了,不然就暗著在心裡點名作記號,那多得不償失?

       萬一真的他的方法不可行,應該私下,記得是私下ㄟ,跟主管婉轉說明他的作法有啥利弊得失也趁機把你的作法「銷售」給他。如此一來他心裡感覺你「挺」他,跟他是哥兒們外,還感激你在外人面前替他保留面子,最怕的是,因為你在公司是老鳥,對部門事務瞭如指掌,就讓主管感覺你看輕他的能力,對他的交辦都有「深厚」的意見,擺明就是要跟他在部門上演有你沒我的火爆情勢,你瞭解的~有時面子可比銀兩還重要,能力強但是不跟他站在同一陣線,你想他若有機會,是留你不留?

        還有一種尷尬場面,你知道某些主管眼中的黑五類其實能力很強,只是就是跟主管不對盤,你站在公司立場,當然希望把部門的績效作出來是優先考量,可,就夾在這黑五類與主管中間。萬一遇到他跟主管面紅耳赤的武鬥場面,你怎辦?

      就我的建議是,盡量私下跟兩邊互說對方的好話,千萬別立刻選邊站,不過你萬一選的是黑五類,就要有為公義犧牲的準備。就有朋友是其間的親身案例:他引薦一個也是相當主管級的能手來到他們部門共同效力,偏與主管不對盤,結果主管當著這黑五類面前,要他擺明立場選邊站,下場是…就別說了吧!總之人愛面子,在可以緩頰時,總要有人搬樓梯,不過想當折衝者,先評估一下你在主管心中的份量,份量不夠是緩衝沒當成,還讓主管覺得你是個啥麼東西就自討沒趣了。

       總之,與主管親近要抱著伴君如伴虎的敏感性,好的行為讓你在職場的舞台能見度大幅提昇,讓主管嘀咕的行為拉開了信任感,事是人作出來的,在華人組織裡,做人的能力比做事來的重要,因為能力可以培養與教導,而與人互動的人情法則有時就是穿上龍袍也學不到太子的訣竅,不過這些觀念與實例,若能消化運用,在未來往更高一階的職務邁進才能保有不敗之地。

今天的觀念TIPS:

1.施以小惠,主管會點滴在心頭
2.所有正義的行為要以維護主管的面子為出發
3.別輕慢、別藐視還要與主管站在同一陣線上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如何向上報告?

「向上報告」究竟是積極表現還是職場黑洞?

     職場工作者在一生的職場經驗中,一定會經歷過一個過程,那就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解釋整個組織裡發生的事件,諸如:為何被升遷的都是豬頭、我為公司這樣的努力作成這副德性,老闆是不是沒長眼睛阿、公司怎一堆小人,又愛搞小團體、老闆都這樣劃大餅喔?一點也不知民間疾苦、老闆心裡明明就有偏愛的人,績效評估根本不公平等等….

   記得跟幾位位高權重的經營者聊天時談到,他們在看組織裡的人事問題時,著眼點不是在哪一個人是對哪 一個人是錯,最重要標準是對公司有利為前提。所以當你的老闆在會議上說:我們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是講求團隊合作你也別奇怪,跟老闆打小報告的,能力普普就是能活的很好。這不是不好的行為嗎?別忘了這在老闆眼中叫做「以公司為重」。有時在必要時,老闆需要一些非正式管道來探聽小道消息,也會利用一些地下民意領袖試探員工的反應,因此這樣形式的溝通管道是個手段,不能以片面的事件作好壞定論。我們來看看不同的CASE

Case1:
有些人會喜歡直達天聽,直接去找總經理,但是副總他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他會很鼓勵你去找總經理,但實際上你如果真的是每件事都去找總經理,那真的是…
Case2:  
                    不要在沒有先讓我知道一些事情,就直接跟上級報告。就是我不能夠接受沒有經 過我就直接向上級報告,我覺得就是要被尊重跟告知。

       主管喜歡你跟他有事沒事「聊聊」,但是他可不希望你也跟他的主管「聊聊」!上面的更高階主管若跨越職級來詢問你的工作進度,在當下你當然要好好表現、有問必答,不過要緊的是,趕緊將剛剛所發生與上級互動的整個狀況報告給主管,你問何時或必要嗎?當然~能多迅速就多迅速,而且要立即!若讓你主管被他的主管問到上述事件的細節時,老闆發現主管一問三不知,因此讓他被釘時,你就知道你準備在主管心中要「黑」了!這是被動的向上報告的行為,接下來我們來聊主動的向上報告。

      Case3:
                  我知道公司的問題在哪裡,你作的事情是要讓我這主管make sure的,而不是自己仗著專業就猛著做的

      Case4:
                不要在沒有先讓我知道一些事情,就直接跟上級報告,因為我覺得這樣會讓我沒有安全感、也會沒有忠誠度。因為搞不好我事前可以幫他解決。我不能夠接受你沒有經過我上面這一層就直接向上級報告


        在組織裡老闆是最高領導人,但與你最近的一階主管才是你老闆,你一定要以他的指令為最高原則,沒有這條橋樑你別想在公司裡走下去!你會發現因為你在組織裡的位置不同會有不一樣的判斷標準,當部屬的角色千萬要搞清楚這樣的份際。要表現你的寬容大量先等你爬上主管位置再說。

       主動的向上報告我保證,在主管眼中一定是最大禁忌。「越級報告」這詞你一定聽過~越級報告這敏感的「眉角」不是組織指揮鍊是否一致的問題,是你這舉動會影響主管在組織裡的重要性與威信。當你越級報告時,在老闆感受你可能是因完成任務急迫性不得已向上報告,但是在主管感受裡卻是你沒把他放在眼裡。是他沒能力?你就非得先向老闆報告而不是向主管請示?你部門的工作細節不是由你口中得知,卻是經由他的主管來告訴他。

        你想想,如果你跟更上一階主管就能完成任務,那你主管就分明是個冗員,要他幹嘛?但他就是這中間傳承角色,必然在你任務完成前的過程有其貢獻,還有一點是個人情感層面,你把主管放在哪一個位置?你認為這會不會傷害主管與你之間的信任?若你是這主管的心腹這樣的行為一定不會發生。心腹必是主管甚為親近的部屬,心腹也必然與忠誠掛上等號,千萬不要還沒成為老闆心腹前,就已經被你主管打入冷宮了。


       在平日互動中增加信任感

      若你平常就很少跟主管在中午時一塊吃個飯,或是參加一些主管心血來潮邀請你的非正式活動,主管只認識工作上的你,別以為這叫公事公辦!你與主管的心裡距離如同鵲橋的兩端,遙遠而生疏。你說我向來就是這樣~但你主管可不認為這叫公私分明,這對他而言你散發了一個訊息:我就是不欣賞你這個主管!


今天的觀念TIPS:

1.急於表現的「越級報告」是信任的最大殺手
2.除了與主管公事往來外,頻繁的互動是增進彼此的信任的不二法門
3.讓主管信任是最至上的忠誠表現,讓主管覺得你能力強不如讓他對你有信任感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與主管互動,處處暗藏玄機

      

對外你是如何稱呼你主管?

      有一次與一家知名企業約訪,討論彼此未來的合作計畫,對口是部門的專員,在「喬」拜訪會議時間時,窗口的E-mail中,稱呼他們部門主管是「我家的老闆娘」,仔細瞧瞧收件者名單也有這位老闆娘,你可能會納悶,這老闆娘是那個老闆娘?你猜呢?老闆的老婆?那我只能說你是涉世未深的清純上班族。

       窗口為啥這樣稱呼他的主管?這簡單的代名詞後面可是有很多的職場政治意味。一來表示他跟他主管的「關係」很好,二來在告訴你,他主管在公司的影響力很大,至少算是老闆心目中的紅人,為啥這樣推論?

        很簡單,如果他主管不紅,他把他自己跟不紅的主管綁在一起有啥好處,一起當窗邊族?而且他也表達了他自己的立場,在他公司裡,他跟他主管可是堅強的同一陣線,他還順便點了你一點,就是你想要跟他們公司合作的話,他雖然是小小的專員,可也是他主管的心腹!

       為啥他是主管的心腹,這種事怎可能搬到台面上來講嘛!如果想當主管的自己人,當部屬的一定要透過種種方式,想辦法把自己往主管的心腹口袋名單裡塞,偏偏這種事無法自己一廂情願更不可能期待主管來明示大聲嚷嚷。

       只要企業組織夠大,就一定有山頭,在這裡我不是要強調這樣的次領導文化,而是任務是人作出來的,幫誰作?盡幾分力量來作?資源排擠時誰是你心目中的優先順序?這會凸顯在公司裡,你跟誰的關係好。在老闆詢問工作績效時,你是如何表達主管的交辦方式?若需要向上表明立場時,你站在哪一邊?與其他部門在討論半正式公事時,你會跟誰聊?這些種種事件的交互作用下,主管可以感受到一個部屬對他的心理距離有多遠或多近!

        好用的比能用的更重要!

        如果你能力很棒,你更要仔細看這段討論的觀念。還記得上回我們聊的那隻豬嗎?專業能力是否能定義是能力必須要以老闆的角度出發,不過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一切以能替你的直屬主管做出績效才能增稱呼為能力。

        現在我們來想個情境題,你跟另一個同梯的進入這部門,你能力好但是他比你聽話,你覺得在打試用期滿的績效評估時,你有幾分把握能勝出?在未來你跟他在組織裡的後續發展狀況,誰能被主管視為心腹?基本上,他完成任務的成果只要不要太離譜,別老是讓你主管被上頭釘的滿頭包的狀況下,他是可以被主管容忍的。

     這種情況也在主管當初進用新人時所下的決策模式同出一轍。你可能會認為,在選用新人時當然一定是本階段所有的面談者中選最好,這是非常弔詭的想法,因為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同理而言,主管在挑選他的心腹時,(尤其這又不是要攤在檯面上來談的事情),他當然會以他個人的喜好或利益來出發嚕~這立即的利益就是,找你進來或是提拔你上來,最起碼的安全網是:你不會造成他的壓力。不管是看得見的或是無形的壓力,都不會是你與主管建立好的關係的開始。

      該虛懷若谷還是予以爭鋒?

      當你進入公司發現主管能力沒你強時,你到底是該藏拙還是強出頭?我會建議先好好觀察主管,他到底是哪一點讓他足以當上主管這位置,(若是跟老闆有一腿我們就不在這討論了)誠如上述,進用新人不會找能力最好的,主管的心腹找的是能力不差但是聽話的,那當然爾,「主管」這角色誰說一定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呢?還記得我們第一期談到的長期競爭優勢能力嗎?人際脈絡是公司以外的人脈建立,在公司裡最優先的人際互動就是與主管的相處。

      很多工作者都會跟我提到,他真不知道為何他的能力強,但主管總是不願給他機會在重要場合當聚光燈的焦點,頗有主管的行為都有特愛搶功勞之嫌,這事說來話長,我們在判斷人際互動不能光以單一事件來看,可能作部屬的要想想為何主管會這樣的對待你,我們來看看其他工作者實際發生的案例:

Case1:

        有一次我老闆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去,他說「某某某,基本上妳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是挺妳的嗎!那是不是能夠在會議的場合,應該是大家互相一下?」

Case2:

      我們有些E-mail是公開的,不是每一封都是這樣,這一次有點類似政令佈達,是全公司的員工都看得到的,因為我之前就對這主管不爽,這次就公然地challenge他!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不願見到~姑且不論能力或專業是誰好誰壞,主管都會期望部屬有任何不認同的地方,都能夠找機會,甚至是只有單獨的兩個人的時間來私下協商,好在對外的公開場合會議前能達到共識,你也可以說是「事前搓湯圓對外砲口一致」,只要是在正式的場合,儘管是有意見不同、儘管有意見跟主管不一致,都不能挑明講(別以為在外商企業或是年紀輕的主管才不對這種小事心裡起毛)因為這是建立主管對你的信任度的第一步。

     總之對外,主管的威信是不容詆毀或傷害得,就算是表面功夫,能把主管捧多高就捧多高,所有大大小小功勞盡量歸於他,若你真說不出口,那就當外人稱讚你時,多說一句:那是OO主管教的好!如何?下一期我們要談主管更深層的想法,可能你更無法想像這樣的現象,偏這現象就是人性的真實阿!

今天的觀念TIPS:
1.在小地方最能真實凸顯你與主管的距離遠近
2.要上轎前要先學會抬轎,沒有主管給你發揮的空間,「能力」只能在家用
3.維護主管的「面子」,等於表示你的「忠誠」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


      何謂專業能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封在網路轉寄的熱門嘲諷E-MAIL,標題是績效評估與職能?內容是談一隻很有能力長相又很可愛的豬,他因為知道在職場上沒有2把刷子很難生存,在競爭憂患意識下,向狗學習如何看門外還有如何向主人撒嬌,又去學每天早起的公雞,如何準時的引吭高歌來喚醒大家一天清晨的到來,甚至去向牧羊犬看齊,如何將一群的羊趕到該去的草原去吃草。這隻豬很厲害吧!

     這符合現在職場上的現況,可以用一個人的薪水做好幾個人的工作,不僅替老闆省下人事成本外,又能視專案的需要隨時轉調去老闆希望的部門,不愁人手或能力不夠。看到這裡,你認為這隻豬應該是在公司裡紅到發紫才是天理?可惜,當年底要打考績時,老闆把這隻豬宰了!為何?因為老闆就是想吃豬排!

     這情境若發生在你周遭朋友身上你會不會替他扼腕外,還順便與他一起咒罵他的主管沒有識千里馬的眼光呢?以上要喚醒一個事實就是~老闆或直屬主管才是掌握你學習的方向與重點,如果是為了在組織裡生存與發展的假設下,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這裡面牽涉的原因很多,從簡單的二大方面來看,老闆與直屬主管的心態才是衡量你的專業能力價值的角度。(我們不談專業技術能力層面,我想,你都比我還行得!)

        究竟你的學習能力是組織獲益還是你個人發展途徑?


       「學習」這種態度或行為,有時是一把刀兩面刃,而長遠的職場競爭優勢需要透過學習來達到專業能力的培養。麻煩的是,現今越來越講求專業分工化的趨勢下,老闆要嘛在一開始晉用你進來,你就已經具備令人眼光一亮的專業技巧,不然嘛,就是當組織需要這專業能力時,你必須具備能將不熟捻的專業技術知識迅速轉換成最起碼要求門檻的彈性,否則你所認知的專業能力對老闆而言都是附加價值,而不是可賴以在組織裡生存的要素。

      因此你若學財務最好在會計師事務所,你學護理就別只待在企業裡的醫護室,這樣說很殘忍也絕對,因為你的專業能力與這組織在產業鍊裡的關鍵位置不相關,意即你作的再出色也無法為公司獲利帶來相對的成長,那每到績效考核時,你如何說服老闆,因為你的出色表現就能理所當然的往組織經營決策核心的位置邁進?以老闆的眼光而言,你再有專業能力,如果不能影響獲利目標都不是會他心目中的能力,切記切記!這下你了解下回要寫外訓費用申請單時,裡面的受訓理由該如何填了吧?

       如果你認為專業能力強,不代表你一定為他所重用,即使你的專業能力的價值已破除上一段老闆心中的疑慮後也不盡然。你一定聽過小廟容不了大和尚這句話,簡而言之,若你的專業能力讓你的老闆感受到威脅感的話,這情境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平常你很閒,但是到了緊要關頭,你就是被抬出來押陣的要角,這樣多好,那可不!若真這樣,老闆幹嘛花高薪讓你來辦公室吹冷氣?簽個常年顧問約或是掛名顧問不就結了?

      另一個路徑是,把你先冰起來,讓你在組織裡不要擁有太多信徒,你一定很納悶,這樣好的人才為何不重用,不是腦袋壞去?要瞭解,在組織裡可以被人當神崇拜的永遠只能有一個,就我知道,那絕對不會是你~那既然無法展才,何不彼此笑笑揮揮衣袖各奔東西?還花不算便宜的高薪把你留在辦公室一角?(雖然那辦公室的風景一定不差,從外人來看,好歹像個位高權重的人所擁有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擔心你被別的老闆延攬重用,投入敵方戰營而影響了他的組織發展。

      以直屬主管角度,可能沒有以上所說的,老闆是站在以組織長遠的競爭憂患意識為首要考量,不過直屬主管在意的是,你的專業能力對他的績效是否是正相關,這句話聽起來若你覺得四平八穩應該沒有需要深思的部分的話,那可慘了,你可能需要重新溫習前面幾篇談到的觀念才好!

       直屬主管在意的是,你的專業能力基礎上是要能完成他的老闆對他交代的任務,讓他交出任務成果時,不會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出現,儘管是新作法無論是否主管熟悉,你都能謙卑的指導他,讓他面對上一層的詢問時都有個樣子。如果你交出的東西讓他往上呈時,老被老闆打槍,降低了他在他老闆心中的地位,對你也不會有啥好處,因此要在職場有所表現,先把你的主管當成重要橋樑與管道,建立你在主管心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下一期我們來討論這樣做對你有啥具體幫助。

今天的觀念TIPS:
1.專業能力是以組織發展的角度來界定
2.盤點自己專長來選擇進入產業鍊中位居哪一個位置的公司
3.具有專業能力要先以協助直屬主管做出績效為出發





職場心理學,萬一,小老闆是大老闆的眼中釘?


   

搞清楚你的上司是誰,從組織圖看端倪!

    一般企業都有組織圖,這小小的一張可是大有玄機。從這張紙裡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各部門的職掌與人數外,各職務的直屬指揮鍊是怎樣傳遞與如何制衡。當你是新人時,可能只注意到自己職位所在的位置,這位置隱含了你未來的職涯發展途徑及你所屬部門在組織裡的重要性與否。

       從自己的部門規劃來看,如果你發現自己部門人很少,卻有好幾個功能別,那可能表示你進入的這部門未來很有發展空間,若能被看見,搞個主管職來當當並不難達成,從整體職務設計來看,你的位置與最高領導人的職位,橫亙在這條命令鍊一長串的職務位置,就是很有可能在未來,當你需要晉升時在檯面上的一條管道,是垂直努力往上爬的方向,若你喜歡這間公司,閒暇時不妨畫畫時間表,替自己規劃出每個階段的努力方針,如果晉升無望或是時間漫長,那,你知道該怎辦了吧?

     與你的小老闆能像戀人般的黏膩,是最高境界

     憑心而論,工作時間雖然是一天八小時,實際上職場工作者與家人的相處時間都沒商場人士來的長,這樣聽來有點悲哀卻是事實。若我們在工作上遇到瓶頸或是人際關係上的遇到挫折,除非離職,你需要天天跟這些人攪和在一起,彼此互動不僅尷尬,在心境上還挺折磨的~若真面臨到這樣處境,要想在這環境裡平步青雲簡直是不可能任務。

       你想想,就算你三頭六臂,光想到面臨緊要關頭時,你同事除不願伸出溫暖小手外,還都一個一個站在旁觀等著看你出笑話,而你主管則抱著靜觀其變的態度,觀察你如何完成任務,這,這情境多無奈阿!相反的,在職場環境裡,你就算不是個萬人迷,但是在你遇到需要協助時,總會有些義勇份子挺身相助,工作任務完成的結果儘管算不上盡善盡美,但主管對你的評語也不會是冷嘲熱諷的情境相較,至少這樣可以先維持不敗之地。

      再積極點來說,在平日時你千萬要與處得來的同事多多互動,別只有公事才聽得到你老兄開尊口,萬一真英雄難敵四手時,這平日維繫的關係就用的上了,而且阿,一定要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情報交流管道,你越往上爬越會發現這管道的重要性,當然,若這管道的通報者是你主管的話,這真是大大的好消息一件,為啥?很簡單,這一來表示你主管把你往屬於他的心腹的口袋名單裡擺,二來他跟你聊到的消息都會是新鮮出爐的火熱,三來你可以視這消息的輕重緩急為自己先行做好應變來掌握先機!不過,千萬切記,你主管雖沒叮嚀你保守消息,但可千萬長眼點,別不小心當了個亂傳話的職場小白~別讓這行為破壞了你與你主管的親密度,更嚴重的是他把你打入背叛名單裡。

    萬一,小老闆是大老闆的眼中釘?

      在進入一個組織時,有一個很不幸的事實就是:你一進入這組織就已經被貼上標籤了,這標籤代表你師出何門,未來可能佔有組織資源的多寡及他們要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你進新公司的第一個月要仔細觀察,誰最常來找你主管、他們的層級高低(別以為你主管就一定在他人眼中是個要角,搞不好只是「空頭執行長」)、他們跟你主管的互動態度及方式、你主管涉入公司政策的密集程度,最重要的是,大老闆對你的主管都交辦哪些事項,是買一打原子筆還是制訂行銷預算?是緊盯業績不力還是加派人手追趕目標?

       萬一,我是說萬一,你進入的部門是個冷宮,這原因是你的主管根本在老闆心中無足輕重的話,我不知道是該恭喜你還是替你悲哀。恭喜的是,只要你能力突出於同部門其他人,那麼你在冷宮中能被上層看見的機率比全是菁英同仁的部門來的大些,麻煩的是,要靠你主管的餘蔭輝照這條路是肯定行不通了,那也不用費盡心思來學馭上管理,觸犯主管地雷與否也不是你要在意的了,這時你可能會想,那可以採第二條生路,展現自己的才能來搏取生機?下一期我們就來談談這件事,如何?

今天的觀念TIPS:

1. 小老闆是你工作績效的橋樑,大老闆是給你飯吃的傢伙
2. 培養小道消息的管道暢通勝過在開會時表現卓越
3. 想辦法與你的小老闆建立的關係能到友達以上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職場心理學,讓你由紅轉黑的「職場黑洞」有哪些?


     
老闆,誰是老闆?

      如果有一天,老闆正一邊滔滔不絕的描繪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一邊環顧四周尋找他的「知音」時,你會怎樣應對這種情景?


1. 點頭稱是?在老闆眼中,你可能會是一條忠心的好狗
2. 面露狐疑的眼神?老闆會想盡辦法說服你這異端份子
3. 一邊點頭一邊作筆記?至少在他口沫橫飛尚未與你對話前,你已收買了他的心
4. 無動於衷,反正老闆這種陣頭,三不五時會發生兩回?他心裡可氣炸了

你選哪一個?基本上你選哪一個都不對!

為什麼都不對?因為「老闆」這個詞,在華人社會裡,代表很多種意思!可以當作丈夫、給薪水的老闆、直屬上司、還有學校裡的指導教授等…一連串的「職業」代名詞,上述情境題的老闆,若放在職場領域裡,讀者要考慮是公開會議還是少數機密會議?是大老闆還是你的頂頭上司?參與者有誰?一連串的問題

「老闆」這名詞代表著,可能會有一種超然卓越的成就人生,也可能會是玩弄金錢遊戲非常上手的商人,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號人物的多變面貌。不過如果妳是老闆娘,今天要聊的心法可能就不太適用,不過倒是可以一窺多如繁星卻好似苦命的上班族心聲。

古語說:高處不勝寒,這倒不是真的在生理上覺得很冷,這種寒,是一種在心境上的孤絕感。常常眾人扼腕、大力反對的意見卻是老闆鐵了心的決議,或者是順了姑意逆嫂心,翻來覆去就是無法兩全其美的情境時,「老闆」是想當然爾的箭靶紅心。因此,能當老闆的總得有幾把刷子,除了專業技術背景作後台外,還要有調頭寸的人脈,其實最難的一把是心境上的調適,就是要能忍人所不能忍,千山我獨行而不必相送的堅決。

      把握關鍵時刻,是職場平步青雲的第一步

如果你發現,老闆總會在私人時間裡,找你聊上幾句,或者是在他形態放鬆的狀況下,好似隨口聊聊的方式問你對某件事的看法時,你要好好把握~因為這時他是把你當平等地位的伙伴,或者是對你產生好奇,在一般人較無警戒心的情況,探探你的想法。有可能老闆也想找個知己談談,也可能他在進一步的觀察你。所以,常有些看似無關痛癢的對話,其實攸關你在老闆心目中的地位的累積,若能讓老闆開始注意到你,好奇你這個人對公司的大小事的看法與意見時,這就是一個關鍵性突破的歷程。

       讓你由紅轉黑的「職場黑洞」,可要小心避過

       哪些職場黑洞會讓我們從紅到發紫的當紅派,一下墜入窗邊族的可悲命運?談談職場減分的表現。在組織中有三種已確定的禁忌法則,是上班族要謹記在心的,像是道德禁忌,若真觸犯那就是死路一條,像盜竊公司機密給競爭對手、挪用公款等,這準則簡單易懂,東西方皆然,不然企業倫理與社會公民責任可是討論的沸沸揚揚。管理禁忌也是各企業長的差不多,像別挑大夥忙得快趴地的時候你卻在摸魚、公司例行守則你偏特立獨行,你還是個紅人時,還可仗恃當保命符!但是人在衰的時候,上述行為很容易被安上「不遵守管理守則」這條,你會驚訝以前都沒事,現怎突然冒出這條?其實這表示老闆對你很有意見,已不是冰凍三尺的事了,他不除你而後快就不叫老闆,別忘了,常常安你罪名的背後運作黑手是你的直屬主管阿。

       那,只要遵守就道德禁忌及管理禁忌就可平步青雲?若真這樣簡單,為何CHEERS與商業週刊的封面故事,大談搞定豬頭上司或是如何別成為老闆的眼中釘呢?因此主管對我們的評價要比這些淺顯的道理更為重要~這下麻煩了,每個人心中的尺都不一樣,更遑論青菜蘿蔔各有喜好,幸好學術大老們有研究,我們這些上班族可就攬鏡自照一番。

       一般來說部屬的親、忠、才是老闆在分類部屬的親疏遠近用的歸類標準,若你惦惦自己斤兩,自忖具有產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好似可以擠入主管心腹之列的想法時可要小心~因為主管最痛恨的就是有才能卻無法為他所用的不信任感。沒有才能的部屬好歹會裝乖,你三不五時給他吐槽,你的存在只是突顯他的無能,他能容你有多久?因此越有才能的你越要小心藏好鋒芒,讓你主管知道你的胳臂是往他那彎的,這樣你跟你主管至少保持個恐怖的平衡狀態也好。忠,這件事是要作給主管的,要讓他心理覺得你是一條好狗,不然真發生些不愉快的事時,你覺得狗主人會挺誰?

在下一篇我們來談談老闆與直屬主管的心中想法,重新把這兩種角色好好釐清,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在職場領域中一展長才。

今天的觀念TIPS:

1. 把握與老闆相處的關鍵時刻
2.保持在主管印象中,「你是忠誠的」比什麼都重要
3. 讓主管信任你,不管是能力上還是情感層面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職場心理學,左右職場前途的三大觀念


       職場是個不流血的戰場!?

人生在世,不過一碗飯!天兵也罷,窗邊族也行,就是不想捲入這職場漩渦與人攪和的深層想法時,就會產生莫非定律,一定會在某些關鍵時刻,站上了那個無可救藥的天兵位置。我們先從幾個觀點來看看這城市叢林一個不流血的人生戰場-職場!

       話說「工作」一詞,是職場勞工以行使勞動來換取酬勞的一種名詞,而「事業」是有規模條理且有益於公眾的事情。當老闆口中吐出,要你以事業為重時,是因為這事業與他的利益最為相關,而屬於員工的我們,會先思量要達成老闆口中的事業,會需要犧牲多少我們自己的資源,而這資源的消耗可交換回來的投資報酬高低。這兩者的差別在切身感,事業是老闆的,而這事業對我而言只是人生職場的歷程,身為員工的你會說,要離開「工作」還是「事業」?只是如何在每個階段做到把工作視為事業是門學問,好歹你至少得讓老闆覺得,你是在作「事業」!

       老闆與老爸?!華人文化的特殊性

       媽媽說:「在外面討生活,千萬要聽老闆的阿!老闆說啥,千萬不要頂嘴,好好努力作就對了!」言猶在耳,轉眼已過數十光景,沒想到這句名言,竟然出現在我眼前,這年紀僅20郎當的面試者口中??這句話的影響力真是驚人的深遠。這類似的叮嚀是否在家裡也常聽到?有時在公司聽到的一些年資深的長輩對小輩的訓詞,若你從旁經過,乍聽之下還以為是父母在教訓小孩呢!

        這種情景很詭異卻很常見,像是有些公司會引以為豪的文化是We are family,或者會聽到老闆跟你說,OO就是這個性,你要多包容一點等。不過媽媽對你一直耳提面命,要你聽老闆的話,可是指直接有對你具有生殺大權的主管而言,千萬不要以為聽老闆的就行,千萬不要還沒惦惦自己斤兩,在組織裡根基不深之前,就上演大義滅「主管」的無厘頭劇情才是。就我的工作經驗及閱讀記憶推斷,上班「卒」離職前三大原因,首要是與志趣不合,盤踞排行榜上的一定有與直屬主管不合,因此在討論這職場地雷的連載中,定要專篇討論討論直屬主管這個議題。

        在具有儒家深厚文化的華人組織裡,只要創業第一代或是高階經營層是黃種人的商業組織,我所提的現象及概念皆可推論運用。這些脈絡從何而來?可是我經過深入訪談各階級的經營主管群們及多年實際參與企業組織執案的經驗彙整的結晶。趁著還有一口氣在,能將這些想法分享給有緣人,能讓讀者在這條漫長之旅依據職場羅盤而行,雖不中亦不遠矣,是我最大的心意所在。

      要當吐氣的上班族,不是一年24肖的上班卒!重點在培養長期競爭力

       記得很久之前,來源出處已不可考,提及現世代的上班族窮其一生,會轉換15-20個工作,重點是橫跨5-7個產業領域。這樣的趨勢,預言上班族不僅要會十八般武藝外,很多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很可能在當個兵、請一段育嬰假,之前所有的基本生存能力都會不復在,若真如此,究竟有何是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技能呢?再轉個視野看另一則統計,高階經理人必備的管理能力有,策略概念、國際視野觀、人際網絡…看出來其間的玄妙之處嗎?裡面沒有一項是技能或是知識!

       如果兩點最短的距離是直線的物理定律來看,我們應該著重在看不見的能力上,而不是有形的能力,因為有形的能力可以用「證照」來宣示,無形的能力在腦袋裡,是一組隨時變換邏輯規則的思考模版,也是一種很難在短期能被他人超越的能力。這樣,我們就來聚焦較容易培養的人際脈絡敏感度議題,尤其是與你有切身關係的直屬主管。

        依據上述,已知:「老闆」、「主管」各代表你在職場上會遇到的不同種類的「族群」,這些不同種類的人們帶給你的影響力各有所不同,別以為職級越大的一定影響力越大,這是今天要顛覆的第一個關卡。上班族想要在職場被老闆看見,第一個關卡就是天天與你互動的直屬主管,如果他不願意為你創造一個在職場被看見的舞台,那真的是空有一身高強武藝也只能跑跑龍套,更進一階的是,你的主管願不願意讓你的績效在某些領域上凌駕於他,這就牽涉到很掙扎的人性面了。當然,這些族群也能幫你在職場上一路順風,步步高昇,只是如何把交情、掏心肝就是一門學問了。

今天的觀念TIPS:

1. 職場是個需要長期努力的競技場,培養共通能力比技術能力報酬率高
2. 職場比的不只是能力,人的問題比事的問題來的複雜
3. 直屬主管比老闆對你的影響來的更大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5下拍手,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您!